JenniferZhan 发表于 2024-4-2 22:29:13

陆氏针灸疗法:传承古法自制毫针,“伏针”“伏灸”名声在外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上世纪50年代,上海八仙桥附近的陆瘦燕针灸诊所无人不知。陆瘦燕和夫人朱汝功创立“陆氏针灸”,运用自制的毫针,结合古代补泻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年三伏天的“伏针”“伏灸”,更因疗效显著而名声在外。    2011年,陆氏针灸疗法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五代传承人努力将这份珍宝薪火相传。


注重切诊,针灸风格独特    头痛、中风、哮喘、肌痉挛、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疼痛性疾病……这些疾病在“陆氏针灸”传承人眼中,并非难事。传承至今的“切诊”手法,燃起患者对生活的希望。     来自苏州的杨女士,7年来,饱受头痛折磨,喝水都会呕吐,她心情烦躁,几乎失去了治愈的信心。当得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疗效显著后,杨女士决定试试。     医院针灸科医生为杨女士进行施针后,她的疼痛感便消失,喝水也不再吐,巩固治疗2次后,之前的症状便没有再发作。她深切感受到了“陆氏针灸”的显著疗效。     针灸科的另一个特殊身份,便是海派中医流派“陆氏针灸”传承研究基地。研究基地负责人裴建,也是“陆氏针灸”传承弟子中的一员。    裴建认为,“陆氏针灸”创始人陆瘦燕提出的“切诊”思想尤为重要。诊病必须了解病者整体情况,而望、闻、问、切这四诊中的切诊,除了切寸口脉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太溪”“冲阳”“颔厌”“太冲”等脉,以察元气之盛衰,肾气胃气之虚实,上下左右之偏胜。    “正确运用针刺手法是取效之关键,尤其在治疗脏腑病时,运用补泻手法,疗效确比不用补泻手法为佳。”裴建对陆氏留下来的祖训记忆深刻。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陆老的这些学术思想对正确辨证、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非常有效,这也让针灸效果更加显著。”裴建教授说,正是陆瘦燕独特的针灸风格,让“陆氏针灸”造福了无数患者。
改进毫针,探索针刺新方法

    陆瘦燕习惯用毫针,他认为毫针纤细灵活,进针时可减少疼痛,运针时施行手法方便,肌腠损伤较少,不伤正气,比其他针更安全,可用于针刺全身各穴。于是,他将毫针进行改进,创制了“瘦燕式”毫针,在治病时都使用自己制作的金质毫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针灸医学,陆瘦燕放弃自己私人门诊的丰厚收入,来到上海中医学院,担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并着手创办针灸系,开始了以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生涯。   当时,陆瘦燕还与原上海教学模型厂协作,设计创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光电显示经络腧穴电动玻璃人模型与第一套脉象模型,为针灸教学提供现代化的直观、直感教具,陆氏改变自古相袭隔衣进针为暴露体表进针,以皮肤和针具消毒等针刺新方法,为现在针灸操作常规奠定了基础。
加快传承,促进针灸学术发展    上世纪60年代,陆瘦燕所著的《腧穴释义》《针灸歌赋选释》《针灸治疗学总论》等,都被付之一炬。朱汝功毅然决定要担起陆氏针灸掌门人的重担。     退休后的朱汝功远赴美国再度艰苦创业,行医治病近二十年,以业务所得捐献给母校设立奖学金奖励针灸人才。陆氏夫妇的入室弟子中也多为针灸名医,在针灸医疗、科研、教育、文献等诸领域都有所建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便承担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临床医学系本科生《针灸学》的教学。这里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基地之一,为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医师进行针灸学临床培训。    裴建说:“两位大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和盘托出,我们这代弟子也要承担起沉甸甸的责任,下一步,我们会致力于促进针灸学术的交流,借助传承研究基地继续培养传承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将老师的毕生所学传承下去,提高针灸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氏针灸疗法:传承古法自制毫针,“伏针”“伏灸”名声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