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15294 发表于 2017-1-21 22:00:43

走进白血病(一)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其中,急性白血病起病急,自然病程少于6个月,疾病发展凶险,常常并发有高热、颅内出血等,导致死亡。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1急性白血病的产生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呈克隆性增生,白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分化成熟受阻,导致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外浸润各器官、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属于正气不足,邪毒侵袭,致骨髓受损,正虚邪实。
    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发热热势较高,伴有出血、口干、骨关节酸痛等实邪表现,可归属于“急劳“范围;以出血为主者,归属于“血证”范围;以肝脾肿大为主者,归属于“积聚“范围;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者,可归属于“痰核”“瘰疬”范围,也被称为“血癌病”。
    在西医上,根据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差异,又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3中医辨证
    急性白血病患者一般起病较急,有面色苍白,皮肤瘀斑,低热或间隙发热,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和体征。根据表现如言语低微,倦怠自汗,头目眩晕,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胁下癥积,瘰疬痰核,属于气血亏虚为主,兼有瘀毒蕴积证;乏力自汗,午后低热,咽干舌燥,潮热盗汗,心悸气短,胁下癥积,瘰疬痰核,舌红少苔,属于气阴两虚,兼有毒瘀内蕴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心悸心烦,肌肤干燥,胁下癥积,瘰疬痰核,属于肝肾阴亏、毒瘀交织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自汗不止,心悸气促,关节寒痛,面色黯淡,胁下癥积,瘰疬痰核,舌淡苔白,脉象细弱,属于阳气虚弱、痰瘀互阻证。
4白血病的治疗
    中医治疗白血病,“急劳”的治疗大法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包括益气养血,滋肾养阴,益肾补阳。祛邪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感受温毒,血热出血者,辅以清解邪毒,凉血止血。本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解毒抗癌之品,如虎杖、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广豆根、雄黄、砒石、蟾酥、银花、连翘等,以及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治疗。
5养生指导
白血病发病可能与接触理化毒物有关。中医学认为禀赋薄弱,情志或饮食失调,感受外邪,药毒所伤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而生本病。故应注意机体内在平衡,宜饮食均衡,注意营养,调畅情志,避免过度忧思,熬夜失眠,滥用药物,避免接触毒物,避免接触射线。得病后,应尽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缓解后,应继续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加强调护,避免可能引起复发的因素,以防疾病加重或复发。

本文选自《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之《常见血液病的中医预防和护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白血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