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15294 发表于 2017-6-8 21:31:47

古人论小儿养育(二)


《诸病源候论》主张儿童从小开始培养能耐受风寒的体格,提出在“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使小儿“堪耐风寒,不致疾病”,指出“若常藏在帖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同时还介绍“小儿薄衣法”,宜从秋天开始习之,逐渐适应,以达到具有耐寒的体格。
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提到,给婴儿洗浴,“浴水须入药预先煎下”,浴水夏天不可太冷,冬天不可太热。对小儿“不得常常抱持”,暑天应常在凉处,并常给饮凉开水。元代《泰定养生主论》总结的“保养婴幼法”,主张“吃热、吃软、吃少、频揉肚,忍三分寒”,认为“吃七分饱病自少”、“吃冷、吃硬、吃多,病常魔(磨)”。
有的父母及祖辈,过分宠爱子女后代,不论气候如何,总是给穿层层厚衣,并且任其偏食、饱食。看起来似乎是爱护小儿,实际上则是害了小儿。对此,十三世纪医家张从正,特在《儒门事亲》中专门写了一节《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指出“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渔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并说“正当夏时,以绵袂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天稍寒,即封闭密室……”。这样养育小儿,势必弱不禁风,一百病丛生。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的《小儿则》也曾写道:“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
徐春甫《古今医统》的《婴幼论》又一次强调指出:“大抵爱子之偏,无出于母,所嗜之物,任其饱足,以致所伤。”可见,听任小儿偏食、多食,是不少家庭养育子女的通病。
如何正确地养育小儿,明代的医著有较多记述,而且有些医家阐述相当全面。例如万全的《育婴秘诀》一书,不仅谈论了小儿的饮食、衣着问题,还论述到应重视小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为了使哺乳合乎卫生,书中列举在儿饱、儿睡、儿哭、母睡、母醉、母怒、母病以及母劳之时,均不宜进行哺乳。并且提醒做父母的勿给小儿看非常之物和听非常之声,以避免对小儿产生恶性刺激。有的父母为了使小儿停止啼哭和吵闹,往往谎说某种虫蛇怪物会出现以恐吓小儿,久之造成小儿精神受刺激和胆小。《育婴秘诀》对此进行了批评,说:“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它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怜也。”该书的《鞠养以慎其疾》中,论及对小儿的家庭教育:“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能食则教以恭敬”;“教以亲疏尊卑长幼之分,勿使谍漫”;“教以诚实,勿使欺妄”。《育婴秘诀》有关小儿的抚养与家庭教育之论述,颇多正确的意见,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明代另一本医著《简明医殷》,对小儿的教养也有许多言简意赅的记述。在《抚育幼龄》专节中提到,逗小儿玩乐时,应避免不合适的作法,例如“掷儿上下,儿虽强笑,实惶怖不堪,骇其神志”。给小儿喂食“忌嚼食喂儿”、;“小儿夜卧被下,须着小单衣,勿过热,卧宜露首近枕,勿以被复头面”。该书论述抚育小儿之尤为精彩处是,强调不仅使小儿身体强健,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良好品德。指出“小儿不特护其形体,尤宜保其心性”。具体的内容包括:勿悠其欲,勿纵其怒,勿使闻淫乱歌曲和粗鲁语言。“常教以仁厚端方,勿导以机诈巧言”,“常教以好生施济,勿导以惨杀骄吝”等。而且主张良好品德的培养应从幼小时就开始,“三四岁便须谨防其习风,勿姑息其幼。”尔后,“七八岁小学时,常以先辈名公善言善事及三教明显要言,时时语之,使记忆”。特别告诫做父母长辈者,当小儿年龄稍长时,要高度注意其结交朋友之品行,“谨防其友伴损益,能移换性情,雕凿真朴,是为首戒”。精辟地指出:“一生人品善恶、高下,全系幼时,又岂特保护医药乎!”
总之,自古以来,我国对小儿之养育有着许多正确的认识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代医家将其总结归纳,写成“小儿护持歌”:
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驰;
乳多终损胃,食塑则伤脾;
袭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
无风频见日,寒署顺天时。
这首歌诀,简明易行,诚为至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论小儿养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