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15294 发表于 2017-7-31 21:07:34

产后“奶结”,应避免哪些认识误区?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很多新手妈妈,还有二胎妈妈哺乳时碰到了一个恼人的问题,为何哺乳时总是乳汁郁结,“奶结”使得妈妈们痛苦不堪。为何会发生“奶结”?哪些认识误区要避免?又该如何正确应对?
“奶结”顾名思义,“奶结”是在哺乳期时发生乳汁郁结,不仅新手妈妈容易发生,很多二胎妈妈也会中招。它的起病原因很多,可能是饮食不当太过滋腻,也可能是哺乳不规律乳汁未及时排出,甚至睡眠姿势不当压迫到乳房也会导致乳汁郁结。总之,一不留神,“奶结”就发生了。
“奶结”有哪些表现?
“奶结”的主要表现是乳汁淤积形成的结块,同时伴有结块区域的红、肿、热、痛,严重者常常会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确切来说,民间俗称的“奶结”并不完全等同于医学意义上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奶结”只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最常见的成因,或者说,只是它的初级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逐步出现炎症、化脓等表现,最终走完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全程。
大多数的“奶结”起病很急。从乳房局部结块到剧烈疼痛、发热恶寒等症状出现往往只要几个小时。正因为如此,处理不当极容易让病情加剧,最终形成脓肿。
有哪些“奶结”误区需认清?
1误区一:过犹不及
母婴消费一路走高,很多妈妈在孕期就早早预约好月嫂、通乳师。一旦出现问题,人多势众,出谋划策,热敷、按摩、民间土方等各种方法轮番上阵。于是我们在临床中就会看到形形色色处理过度而引发的问题。有热敷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的,有按摩时间过长引起皮肤水肿的,有按摩时机不当反而使炎症范围扩大而高热不退的,还有外敷仙人掌、蒲公英等植物导致皮肤过敏的。总之,不仅“奶结”没解决,反而让问题变得更棘手,给医生的诊治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2误区二:抗生素包治百病
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全民误区。但凡出现疼痛,很多妈妈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抗生素口服或要求医生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然后哺乳规律被打破,乳汁淤积变得更加严重。而局部疼痛使排乳不够彻底,“奶结”会进一步加重。使用几天后,体温正常了,乳房不痛了,但结块却更加僵硬木实,短时间内已无法消退,也为日后的哺乳埋下了隐患。
3误区三:知难而退
大多数妈妈发生“奶结”后,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吃了大苦头。而且因为没有及时纠正哺乳时期的一些不良习惯,“奶结”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上门。妈妈们苦不堪言,直嚷着比生孩子还辛苦。于是,发了“奶结”来门诊要求回乳的患者真不少。尽管我们一直呼吁,母乳喂养对孩子和母亲都有好处。
如何正确应对“奶结”?
正确处理“奶结”诀窍只有两个字:疏通。“奶结”初起,疏通为第一要务。步骤如下:
第一步:局部热敷。取热毛巾敷于结块部位三到五分钟。以体感温热但不烫为宜;
第二步:按摩疏通。在结块部位沿圆周方向做轻柔按摩一分钟,然后沿乳络方向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做放射状梳理。力道适中,以乳汁射出但疼痛不剧烈为宜。两种手法可以交替做。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侧约十分钟左右。即使疏通过程中局部堵塞严重,乳汁点滴而出,肿块无法消退,也要控制时间。力争轻手法,高频次,取少量多次的意思。
大多数初起期的“奶结”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处理,都会消散。如结块痛硬不散,甚至伴有发热不退,就需要寻求中药治疗了。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有退热轻缓,不易反弹;疏通乳络,消散“奶结”;双向调节乳汁产量等特点。即便因“奶结”处理不当而化脓了,中医的小切口引流术配合中药口服,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后“奶结”,应避免哪些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