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wlg 发表于 2019-1-21 08:31:11

基于共识的消化不良诊疗策略,快来学习!

讲者丨赵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

整理丨明明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要点

消化不良及其流行病学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评估

消化不良的治疗策略






01

消化不良及其流行病学



消化不良(dyspepsia)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而上腹胀、恶心、呕吐、嗳气这组症状是2015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根据亚洲人的特点纳入症候群,因为亚洲消化不良患者常见症状为上腹部胀气。



消化不良的病原学分类:继发性消化不良(Secondary Dyspepsia,S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SD是指可明确诊断的器官、系统或代谢性疾病,消化不良症状可随疾病好转而改善。包括消化性溃疡、肿瘤、胆胰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使用等,其中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不良指存在消化不良症状,且在HP根除后症状随之消失的患者。FD是指传统检查手段无法明确症状产生原因的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相关指南与共识进展



消化不良的发生率有多高?在普通人群调查中约15%-25%的人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普通内科门诊中有10%的患者有消化不良;在消化内科门诊中高达50%的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其中,无警报症状的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多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与其他疾病重叠,如肠易激综合征(IBS)、胃食管反流病(GERD)。




0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很多:



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胃排空延迟、胃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

内脏高敏感(对化学性刺激阈值降低、对机械扩张的阈值降低);

胃内局部环境影响;

精神心理因素;

遗传、饮食、生活方式。



其中,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和内脏高敏感是F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前者导致恶心、餐后饱胀、早饱、体重下降等症状;后者导致餐后疼痛、嗳气、恶心、饱胀等症状。



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及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现象,是FD的高危高发人群。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六大原因



京都共识中提到HP胃炎是部分患者消化不良的原因。HP感染消化不良患者如果成功根除治疗后有显著症状缓解,其症状可归因于HP胃炎。HP相关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特殊实体,成功根除HP后仍有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被认为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03

诊断与评估



诊断消化不良时,应首先询问患者是否有报警症状。同时,注意询问症状发生频率、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心理状态。





报警症状



另外,功能性消化不良要排除继发因素:HP检测(排除HP相关胃炎)、胃镜检查(排除恶性疾病),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大便潜血、上腹部影像学检查、结肠镜等,给与准确诊断。





FD评估流程




04

治疗策略



继发性消化不良:对因对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对症。



在这里要提到《2017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强调症状缓解,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粘膜炎症性反应。





FD处理流程



同时,共识指出,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FD相同;无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以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用促动力药。推荐程度:强烈。证据质量: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需要特别警惕安全问题,因老年人躯体疾病合并老年综合征发生率高,90.3%的老年存在多重用药问题。



总结




1. 消化不良的评估应注意筛查器质性疾病;

2. 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和内脏高敏感是F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3. 诊断和评估需注意有无报警症状,中国指南推荐经验性治疗无效时可行HP检测,推荐初诊的FD患者及时行胃镜检查;

4. 消化不良的治疗策略:

对因+对症的综合治疗;

对症治疗以促动力与抑酸治疗为核心;

HP根除部分患者受益。

5. 需注意老年患者中的用药安全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共识的消化不良诊疗策略,快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