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养生保健
(1)推拿、针灸穴位简介
1)腰部—三焦俞、肾俞、大肠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1, 2, 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 .5寸。
功效:三者配合,具有舒筋缓结、通利三焦的作用,对于背后部胀痛不适,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2)腰部—志室
定位: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效:益肾固精、强腰壮身。
3)腿部—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膝盖外侧的凹陷中下3寸,胫骨边缘。
功效:此穴为强壮穴,平日点揉、敲打、艾灸、贴敷均可起效,对于气血不足的腰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臀区—环跳
定位:位于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骸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功效:祛风湿、利腰腿、通经络,对腰胯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5)膝后区—委中
定位:位于膝后区。
功效:理血舒筋,是治疗腰腿疼痛不适的要穴。古书中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
6)腿部—阳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侧,排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处。
功效:本穴为筋会之穴,具有很好的舒筋活络效果,对于顽固性腰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2)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刺激温和,操作简便,非常适用于日常保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艾灸主要分为手持灸和灸盒灸。其中手持灸的效果更佳,针对性强,且渗透好。操作时可在局部痛点上方2-3厘米进行定点或回旋灸疗,以患者耐受为度。灸盒灸则操作简便,安全舒适,可将点燃的艾段放入灸盒内,置于欲艾灸的部位(主要以阿是为主),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佳,时间约为30分钟。
(3)拔罐疗法:拔罐具有宣通气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拔罐可通过空气负压使拔罐处肌肉隆起,皮肤毛孔暂时变大,有助于肌肉内的寒湿瘀血排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施罐部位以阿是和腰部两侧肌肉为主,可进行纵向拔罐,3-5分钟后起罐,以痛点为中心,上下左右变换部位再行拔罐,可以使腰椎两侧的肌力趋向平衡,有助于腰椎的结构回复稳定。不擅长操作火罐的人,可以选用真空抽气罐,吸力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留罐5-10分钟,以免起泡,每周2-3次。
(4)热敷疗法:本病以腰背部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为根本原因,所以临床上可以采用热敷疗法来温经通络、活血化疲。具体做法是将干毛巾浸泡在具有活血化疲止痛功效的温热中药汤液中(如红花、三七、丹参等),待毛巾彻底浸透后,取出敷于患处,待毛巾温度下降后,再次浸入药液中,如此反复3-5次。
(5)熏蒸疗法:本疗法是通过药物的蒸汽作用,使患部皮肤血管扩张,增强血运循环,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目的。具体可用桂枝、乳香、陈艾、川乌、细辛、桑枝等具有温经通络的药物熬取药液100毫升,然后将药液与50毫升白酒倒入熏蒸锅内加热熏蒸,患者以裸露的腰部对准蒸汽熏蒸即可。时间以30分钟为佳,每日2次。
二、预防与调护
除了上面提及的康复训练方法外,日常的养护也非常重要。对于高发人群来讲,以下问题应当尤为在意。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
(3)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4)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还需做到肝肾亏损的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强劲、关节灵活。所以平时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益气温阳的食物,如山药、板栗、核桃、黑芝麻等来滋补肝肾。同时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以达到强壮腰骨的目的。
本文选自《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之《常见脊柱病的针灸推拿预防和护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