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5|回复: 0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之实质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92

帖子

3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2
发表于 2020-2-24 16: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捻转补泻之我见
沈特立
(上海电力医院,上海,200050)
东贵荣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资助项目编号:ZYSNXD-CC-MZY005
1. 古代文献回顾
《灵枢·官能篇》:“泻必用圆,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素问·八正神明论》:“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
有人认为《灵枢》和《素问》两篇中所指的“方”“员”,既包括多种含义,也有一定所指。其一,“方”有“正”的含义,而“员”有“活”的含义。其二,“方”“员”是指《易经》中的《洛书》和《河图》。中医古典多有借《易经》言医的传统。但终究只是讨论了针刺时应做“转针”“微旋”等动作,但捻转补泻并未以方向区分,而是以轻微的转动并向下推按为补,较大的转动促使气行为泻。如《灵枢·官能》:泻法用“切而转之”,补法用“微旋而徐推之”。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要决定事物的上下左右必须“移光定位”。南北上下方位不同,则旋转方向也会改变,从而使“左旋”“右旋”的施转方向正好相反。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的理论来理解旋转,“左旋”和“右旋”代表了一定的补泻含义。人负阴而抱阳,面南而立,太阳从左至右而动,故曰天道左旋。天道左旋,针法为天,故左旋为补,从施术者看,左转看上去是顺时针的。地道右旋,为泻,逆时针。
元代窦汉卿在《内经》捻转补泻的基础上,《针经指南》首次把捻转补泻技术规范到具体操作中,他明确指出:“问:捻针之法有左有右,何谓之左?何谓之右?答曰:以大指次指相合, 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记乎左右也,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标幽赋》:“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更进一步说明窦氏补泻并非单纯捻转,实为配合提插的复式手法。
至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指出:“左转顺阳为之补;右转逆阳为之泻。”《针灸大成》说“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就是说左捻针,即拇指向前,次指向后为补;右捻针,即拇指向后.次指向前为泻。
陈会《神应经》根据人体左右侧不同捻转方法亦有不同,提出以医生的左右手分别用于病人的对侧穴位的捻针来分补泻,如针左侧穴位,针体右转为补法,左转为泻法,左右恰好相反。
《金针赋》中所述:“补泻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进前左转,呼之为补,退后右转,吸之为泻;女子者,大指退后右转,吸之为补,进前呼之为泻。左与右各异,胸与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后者反之。”
李梴《医学入门》:“病者左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补),午后又以大指退后为随,每与午前相反。病者左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为随,前进……为迎(泻)。……男午前皆然,午后与女人反之……”。李梴认为人体经脉上下一贯,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左与右不同,胸与背有异,男女上下,凭腰分之。李氏的捻转补泻法与陈会相比,增加了男女,手足阴阳经和午前午后的不同,并结合了呼吸补泻法,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补泻方法。
看起来李梴与陈会在同样使用右手针患者左侧时,出现了补泻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其实是李梴所分更细,并且只右手持针面北而与患者相对之故。
汪机以周天之左右升降为依据论补泻,即:顺经而转,随济其不足为补;逆经而转,迎夺其有余为泻。如《针灸问对》认为:“古人同针,但日转日动而已,并无所谓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即将十四经分为二组:手三阴、足三阳、督脉为远心下行组,左转为补右转为泻:手三阳、足三阴、任脉为向心上行组,右转为补,左转为泻,其原则是顺经转针为补,逆经转针为泻。汪机虽然激烈反对捻针分男女左右和上下午不同的方法,但他自己的捻转补泻手法仍未能脱离经脉循行上下顺逆的关系。只不过汪氏是循手足阴阳经的上下循行而不分两侧,且汪氏是面南着其书,李梴是面北叙其文。
明代徐风所撰的《针灸大全》中《席弘赋》:“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卯之南是午的方位,意指捻针时大指向前(左转)为补;卯之北是子的方位,意指捻针时大指向后(右转)为泻。与卯南酉北意思相仿。区分左右转针,一般是以医生的右手为准。因窦氏补泻循子午方向,故无男女上下等区别。“子”在北,“午”在南,“卯”在东,“酉”在西。“左转”即是顺《河图》相生之序转动,相当于从“子”沿“卯”转向“午”;“右转”即是顺《洛书》相克之序转动,相当于从“午”沿“卯”退回“子”。“午”在“卯”之南,“子”在“卯”之北。

2.现代对于捻转补泻存在以下几种看法
2.1单纯的左转或右转不存在补泻,须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才能产生补泻的作用。
2.2捻转角度、捻转速度、用力轻重、捻转方向、作用时间为捻转补泻针法的最核心的五个要素。
2.3施术时刺激量小为补、刺激量大为泻,操作时间短为补、时间长为泻。
2.4捻转补泻法的运动形式属于螺旋运动。捻转补泻法不只是简单的平面转动,因为针身不仅有旋转也有上下移动。无论左手持针、右手持针,当以大指向前努出为主,大指后退为辅时为补法:反之以大指后退为主,向前为辅时为泻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4-4-16 14:25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