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微生物群的区别

[复制链接]

1022

主题

1022

帖子

36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12:34: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一篇发表于《Inflamm Bowel Dis》上的研究提出,在克罗恩病(CD)患者或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部没有发现炎性和非炎性黏膜上微生物群组成的显著差异。然而,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疾病之间在炎性和非炎性黏膜上的区别。医脉通整理如下:

“这项研究显示了CD,UC或非炎症性肠病黏膜微生物群的细菌谱的差异。”Manitoba大学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和研究中心的Charles N. Bernstein博士说。
Bernstein和同事们比较了IBD患者炎性和非炎性胃肠道黏膜不同肠段间的细菌群落。他们在结肠镜检查中收集了来自15名CD患者,21名UC患者和7名非炎症性肠病患者的166份活检标本。收集每位患者3到4份回肠、盲肠、中结肠或直肠活检。

在CD患者内部对肠道炎性和非炎性黏膜进行比较时,没有发现任何门属的显著差异。在UC患者的组织中有相同的结果。

然而,对CD患者和UC患者的炎性非炎性粘膜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不同之处。与炎性UC黏膜相比,炎性CD黏膜上拟杆菌门(P=0.002)和梭菌属(P<0.05)常在门级水平上被检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P< 0.05)常在UC患者炎性黏膜上检查。

炎性CD组和UC组之间,柔嫩梭菌群(P≤0.05),拟杆菌(P=0.003),和假单胞菌(P<0.001)在菌属水平上数量显著不同。

在CD组和UC组,13个菌属的丰度明显不同。相比没有炎症性肠病的对照组,非UC患者的炎性粘膜是最不同的。

“我们的研究呈现了一项对IBD肠道微生物的综合分析,当对不同肠道区段的炎性或非炎性黏膜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总结道。“虽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粘膜微生物群的组成并不因炎症的存在而改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IBD患者非炎性肠道的微生物群比炎性肠道微生物群更多样化。我们已经确定了几种微生物,提出了它们建议了促进肠道炎性或非炎性粘膜内的肠道失调的不均衡的丰度。”
摘自医脉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5-5-26 00:33 , Processed in 0.1719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